紀實:中美公共外交的不對等現象分析
時間:2012-07-03 11:45 責任編輯:789游戲中心_零點棋牌-官網app下載 來源:789游戲中心_零點棋牌-官網app下載 點擊: 次
隨著網絡傳播的日益普及,一個新時代的國際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而又迅速的變化。為了應對這些變化,營造有利于本國的國際輿論環境,公共外交作為一種外交工具正日益成為各國外交的寵兒。公共外交的手段和概念都最早發端于軍事力量 href="http://www.chinaiiss.com/military/view/126" target=_blank>美國,時至今日,研究公共外交的各國學者和從事公共外交工作的各國官員已對其賦予各種各樣的定義,提出各種各樣的見解。其中認知的不同在于對公共外交的目的和主體的理解。就中國和美國而言,美國是最早明確開展公共外交的國家,而中國對公共外交這一外交工具的認知和使用才剛剛開始。對比中美公共外交方面的差異將對促進對中美關系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事實上,中美之間的公共外交一直處于不對等狀態。
概念認知的不對等
美國給予公共外交這一概念的新定義反映在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于2011年2月15日發表的《美國的另一逆差:中國和美國——網絡時代的公共外交》中(也稱為《盧格報告》)。報告認為:公共外交是政府與其他國家公民階層(不是領導階層)直接交流的行為。公共外交的目標就是通過言語或行動向其他國家傳遞本國的形象或態度。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一個國家必須確定想要傳達的既定思想,這個思想要與國外人民產生共鳴。此外,一個國家必須愿意了解其他國家的態度。如果一個國家想要通過公共外交傳達的思想與其他國家背道而馳,那么這個國家的外交努力將被視為純粹的政治宣傳,而不是誠摯的國家交流。報告認為“剛剛熟知公共外交”這一工具的中國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定義。中國公共外交的積極推動者、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先生曾多次闡釋中國理解的公共外交的含義。他認為,公共外交是國家整體外交的一部分。“參與公共外交的各方從各種角度向外國公眾表達本國國情,說明本國政策,解釋外國對本國的不解之處,并同時在國際交流中了解對方的有關觀點。”開展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提升本國的形象,改善外國公眾對本國的態度,進而影響外國政府對本國的政策。”曾任外交官、現為著名國際問題學者的曲星教授認為,公共外交最經典的含義是一國政府為爭取他國民心而采取的各種公關行動。從上面的定義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中美共同的認知是:公共外交是一種針對民眾的交流活動;不同的認知是:美國要傳達思想,而中國只求他國民眾對中國的友好和理解。
- ·專家解析:中國軍校新一輪改革背后的戰略指向
- ·廣西廳官回應艷照門:照片P過身體不是我的
- ·民警!破成都職業打假人敲詐309家電視臺
- ·紀實:中美公共外交的不對等現象分析
- ·紀實:彭德懷軍事秘書揭秘 毛岸英之死真相
- ·看今朝:中國特種兵嚴酷訓練紀實
- ·紀實揭秘:斯大林為何拒絕履行雅爾塔協議
- ·紀實:毛澤東妙談美國紙老虎,把天地都管起來了!
- ·紀實:文革林彪的“第一號令”事件真相
- ·紀實:中國應退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宣示主權
- ·爆:美國全球戰略收縮 對華敵意轉強!
- ·紀實:世界上最悲慘的面孔劇照!(圖組)
- ·紀實:鄧小平,國家這么窮不發展怎么行?
- ·紀實:孫中山秘書戴季陶亂倫丑行緣何投江自殺?